中原知识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培训 > 灵活用工会是今年逾千万高校应届生的就业良选吗?

灵活用工会是今年逾千万高校应届生的就业良选吗?

2022-04-27 来源:本站  浏览:    关键词:

根据教育部前不久公布的数据,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然而往年作为应届生就业窗口期的“金三银四”,今年却因市场的变化和疫情的影响遭遇低迷,让不少人直呼迎来“最难毕业季”。

与此同时,灵活用工和灵活就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来自国家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而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与人瑞人才科技集团联合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去年我国60%以上的企业采用灵活用工。企业日趋多元化的用工模式似乎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而灵活用工和灵活就业会成为逾千万应届生的良选吗?

什么是灵活用工?

据了解,灵活用工是指企业在标准雇佣形式之外,通过使用劳务派遣、业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互联网平台用工、传统零工(非全日制用工、兼职、日结、自雇合作)、实习等方式,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用工安排。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首次将灵活用工做了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广义上的“灵活”主要指用工单位/发包单位(甲方)的灵活,用工单位/发包单位寻求通过灵活用工实现组织弹性,以摆脱标准化雇佣带来的负担。在劳务派遣、业务外包和人力资源外包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外包单位(乙方)相对于甲方而言,并未摆脱劳动关系的刚性约束,用工灵活度较低。

而传统零工、实习、互联网平台用工在多数情况下不受劳动关系刚性约束,所以被归为“狭义灵活用工”。企业在使用这几种方式时,承担的人员风险和付出的人力成本均较低。

哪些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灵活用工普及率最高的行业是制造业,近七成的企业使用灵活用工。传统服务业次之(62.97%),最末为现代服务业(56.09%)。

制造业中,传统制造业灵活用工主要集中在技术要求简单的一线普通工人岗位,以及钳工、电工等技术工人岗位。由于人口红利的消退,传统制造业用工难、用工荒、缺口大的问题显著。近年来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业快速崛起,但同样面临人才缺口,尤其是研发人员,譬如数据治理、架构师、数据工程师等,都是市场需求较大的岗位。

由于制造业高需求与难获取并存的现实,制造业灵活用工普及程度虽高,但未来却趋于保守。在稳定现有灵活用工规模的同时,优化灵活人才结构,从普通岗位缓慢转移到技术、研发岗位,将灵活用工规模的“稳定”转化为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动态稳定”。

制造业的用工结构优化,为应届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岗位选择,制造业除了蓝领岗位,也有大量的IT等高端技术岗,而且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制造业的人才虹吸效应将更加明显。来自智联招聘的另一份报告显示,互联网人转行最想去制造业,且该比例逐年提高。

传统服务业如餐饮/酒店/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物流仓储/邮政业等,灵活用工主要集中在基础岗位上,也有少部分专业技术岗位需要灵活用工人员。近几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服务业也诞生了一些新工种如网约车司机、外卖平台骑手等,为灵活用工带来了新岗位赛道。

在现代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灵活用工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岗,其次是市场推广岗,再次才是技能相对单一的基础岗位。在疫情常态化中也催生了大量新商业模式,在为现代服务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为灵活用工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土壤。

对于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岗位,应届毕业生需要详细了解,并选择正规的灵活用工平台,在实现岗位更高匹配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劳动权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灵活用工岗位有哪些?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数据显示,企业一般在一般性技能、基础性的岗位集中使用灵活用工,但近几年也出现了向专业性、技术性岗位扩展的趋势。

普通工人仍旧是灵活用工最主要、最普遍的岗位,高达56.53%,但随着灵活用工向专业性、技术性岗位的扩展,IT岗位成为了使用灵活用工的第二大岗位,约26.13%。

除去这两个灵活用工使用大头,其他灵活用工岗位包括:客服、数据标注;法务、行政;技术工人;销售、催收等岗位。其中法务、行政等岗位有一定的专业性,从业者受教育程度高。

灵活用工的岗位丰富,且用工需求量较大,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步入社会的跳板,帮助毕业生更好的从学校向社会过渡,对于面临毕业“大考”的大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个“解答方法”。

选择灵活用工有哪些好处与挑战?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数据显示,劳动者选择灵活用工进行就业,主要有两个动机:获取更多的收入和寻求职业过渡。

灵活就业使得从业者可以在正式工作之余,赚取更多到手收入,并且在疫情冲击下,市场萧条、企业裁员增加,灵活就业可以作为其谋生后路,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为低求职竞争力应届毕业生提供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职业过渡也是选择灵活用工的重要原因,绝大部分灵活用工人员较年轻,从业经验少,竞争力不足。而灵活用工可以帮助从业人员进入相关行业积累经验,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缓冲。

灵活用工在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为从业者带来了一些问题。

灵活就业多从事一些基础性、辅助性的工作,企业对其培训投入不足,以及与正式员工之间的身份区隔,因此不少灵活用工工作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而且由于灵活用工员工并非正式员工,其待遇较正式员工偏低。

此外,由于灵活用工形式多样,有些形式的劳动关系难以确认。通过乙方机构从事灵活用工的人员,可能需面临乙方机构和甲方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其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多维度审视灵活用工

从灵活性上而言,人才外包和业务外包的灵活性低于其他方式,受劳动关系刚性约束。但人才外包和业务外包的专业性更强,背靠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能够提供全流程、专业化的服务,降低企业用工的风险。并且人才外包和业务外包的合规性更高,较其他几种方式,其更加的规范、有序。

对于从业者的劳动保障上,人才外包和业务外包的保障程度更高,能更好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减少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权益纠纷风险。

数据来源:《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人瑞人才,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

人才外包和业务外包依托其高合规性、高保障程度以及较强的专业性,使得人才外包和业务外包在社会化精细分工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进一步获得发展空间

人才外包和业务外包在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能够为缺乏就业经验、自身权益保障能力较弱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有效的权益保障。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